更新时间:2023/8/4 19:46:2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22创交会之“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南沙·黄埔)圆桌论坛提出 共建国际创新联合体,打造离岸双创新格局9月2日下午,作为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重要专项活动之一,“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南沙·黄埔)圆桌论坛(以下简称“圆桌论坛”)如期举行。活动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办,中国以色列交流中心、中以集知(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中以创新发布共同承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以色列“创新之父”尤西·瓦尔迪致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高级顾问Raanan 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创新国度以色列的来宾、从事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为海归人才服务的专家等为推动南沙和黄埔离岸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广州成为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积极建言献策。 曾雪玲副主席表示,去年创交会启动仪式上,广州南沙区和黄埔区同期获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授牌,开创中国科协首次批准在同一个城市设立两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的先例。授牌一年来,南沙和黄埔区两个离岸基地在中国科协、省、市科协的共同指导下,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共建的思路,采取“政府+运营机构+合作网络”等多方联动运营模式开展建设,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今年将以圆桌论坛为新起点,和国际科技创新和海外人才服务机构一起探索,共同发起国际创新联合体的建立,协同创交会,构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平台,助力打造新发展格局。圆桌论坛以主题对话的形式开展,嘉宾分别围绕“创新国度以色列离岸创新创业经验”“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枢纽建设”和“海归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三大主题进行探讨,深入剖析当前离岸创新形势,直击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痛点难点,分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圆桌论坛线上直播与线下活动全程同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色列的离岸创新创业经验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科协力求实现海外人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一种新型柔性引才途径。圆桌论坛一开始就聚焦在人才“离岸”、创新“不离场”上。在主题为“创新国度以色列离岸创新创业经验”的对话中,由中以创新发布联合创始人兼CEO黎敏担当主持人,她指出,以色列总人口虽然不到1000万,但为世界贡献了20%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拥有超过6000家初创企业以及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RND中心、独角兽企业,以及未来独角兽企业,是海外人才的集聚之地、全球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福地。与中国和以色列在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文化交流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以色列商会会长悠福认为,中以两国国土面积、人口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不能相提并论。中国可借鉴以色列在离岸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和合作模式,在吸纳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上,重点考虑能有什么样好的产业、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去留住这些人才,优先安排在大的、重点的行业里面去施展他们的才华是关键。如以华为在以色列建立的创新研发中心为例,以色列人员留在属地,进行本地化优化,通过线上及时沟通为华为做贡献。对以色列离岸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习之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创中心主任吕琦鹏则有自己的见解,他总结为一句话:离岸寻人才,在岸做服务。他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由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在汕头的校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在岸的基地,学院在以色列的教授库就是离岸的人才。在离岸寻人才上,以色列理工学院有现成的人才库,选人才有标准化模式;在岸做服务,学院对科技成果转化也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式,项目一旦确立,会提供实验室、提供政策、提供编制;假设是有编制的,还提供资金,提供研究生等。以色列导师提出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转化需求,学院的研究生、硕士、博士组建相应的执行团队去完成,知识产权归属到中国,这是一种离岸成果转化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以色列导师只做科技成果转移,学院提供公司化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测试人才等团队进行运营。来自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的刘汉顺副总经理介绍,目前其孵化基地就是在离岸的模式下在国内打造的一个创新创业基地,这个模式目前做得比较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孵化基地有以色列团队在当地,包括所引入到孵化基地的项目。现在孵化基地的国际项目占比40%,这些国际项目基本上都是有两套团队,一套是在以色列,他们可能在以色列本身就有自己的一套科研团队或者有自己的母公司;一套在国内,他们入驻到孵化基地之后,在国内再开展一些后续的研发和商业化的事情。集群抱团,深度合作,优势互补,配套共享突破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枢纽建设痛点难点建设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枢纽平台,难不难?在圆桌论坛主题为“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枢纽建设”的第二场对话上,中国以色列交流中心副主任、中以集知(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西西担任主持人,直接对话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总裁李奎,他表示,做技术转移的难点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低频、高难、非标、长线。国际技术转移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项目方、成果方、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园区、孵化器等,国际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有商业化成分,但也有公益性,在早期可能有一些投入还是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他指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五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从企业需求端出发,搭建精准匹配平台,围绕企业与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发挥枢纽平台优势,帮助企业精准匹配、对接海外优质创新人才。通过开展海内海外、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技术合作交流,形成多渠道破解技术难题的创新模式,重点征集广州市南沙区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依托海外工作站面向全球优秀人才、团队发布技术攻关榜,广邀海外顶尖人才前来“揭榜”,支撑南沙区创新发展。付西西在主持中提到,技术成果的离岸转化,具双向性,既为海外先进的技术在国内找市场,同时也为国内市场的需求在海外找技术,这相当不容易。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秘书长郭凤志带领着自封为草根的国际技术转移团队,过去13年里,专心一致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各种技术的国际技术转移,团队主战场是车间、生产线、实验室和一些企业,技术转移近600项;同时也在做国际高端人才的合作,与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院士、教授和科学家达成合作的达1000多人,其中有7位获国家友谊奖,两位是广州的荣誉市民。郭凤志坦言,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枢纽建设的痛点跟难点,也就是离岸孵化器建设的痛点和难点。郭凤志认为有三个难点,第一个:建立离岸同步孵化器,钱从哪儿来?要不要给到国外?如果钱不给到国外,国外的专家和人才凭什么给你干活,而给钱,谁来给?这需要制度和政策支持。第二个难点:离岸孵化器依托建立的载体是谁?我们过去谈国际技术转移,不仅技术成果过来中国进行转化,人才也要跟着过来。可如今是国际技术转移的转型阶段,现在我们应该谈同步的海外离岸孵化器,甚至我们认为同步离岸孵化器应该依托当地所在国的大学和科学院,与他们携手合作,跟他们利益绑定,依据他们建立同步孵化器。第三个难点:没有成型的专业团队,要做同步孵化器,你要做技术的转移,你要做人才的引进,需要有一个成型的专业团队。牛津大学创新技术转移(苏州)有限公司副总裁、华南区负责人陈上介绍,牛津大学创新技术转移苏州有限公司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创新生态的系统,让海外的机构和中国的合作伙伴能够合作互利互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OUI苏州一直在中国建立网络,包括政府、投资者、研究机构、大学、高科技公司和商业平台,借助牛津大学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全球化的信息网络资源,整合牛津大学科技创新成熟的运作经验,搭建本地的专业运营团队,对企业、科技园区、孵化器、研发机构以及政府提供国际技术转移和创新管理的咨询负责。简而言之,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用牛津大学孵化园里面的企业引进中国,牛津大学孵化园就等于是我们的离岸孵化器。在这些孵化器里面,怎么跟中国这个大的市场能够互相发生关系,能够把一些好的项目移植过来?陈上非常确切地指出第一点就是:对于任何的技术来说,没有本地的运营团队基本上就是垃圾。他认为建立一个离岸中心是非常必要的,要用当地的人、当地的评选系统、当地的资金,投得到当地的资金去拿得到真正的技术,这样才可以把一些有效的、真正的符合国际先进潮流的项目真正地能够引进来。第二点是请不要太当人才一回事。他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当我们知道这个项目信息或者是知识、IP可能是来自于一个名门的话,我们应该根据这些知识找到相关的可以运营的团队后,资助应该是给这些运营的团队。广东博士科技集团副总裁李洁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枢纽的意思在于它是畅通的、高效的,具有催化作用,否则这个枢纽对这个平台的作用机制其实不是那么的足够的。广东博士科技集团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达成深度的合作,共建优势互补、配套共享的项目成长空间孵化和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让创新的资源供给方和创新需求的企业方,可以实现类似于物理的布朗运动,届时不需要我们特意有一个公司存在,或者不需要政府特意花多少钱,做多少政策来实现这种支撑,就可以让我们的创新资源的供给和创新需求实现非常自然的、高效的、低成本的对接,这样对我们的业态来讲就能达到更终极的目标。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袁静总经理则分享到,中国跟以色列的四大合作区域,我们广东有两个,一个是在我们现在的生物岛,一个是在东莞的松山湖。我们这些年来跟以色列的合作,遇到不少困难,中以的创新创业本身就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行业就应该要更加聚集,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全部汇集在一起,这样让我们的合作创新才会更加便利。通过整个互联网、元宇宙、物联网等等的一些,我们把人才汇集在一起,共同为我们的双边合作去助力。而在创新创业的人才合作方面,我们最务实的方法一定是我们不断地去发展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广州归谷科技园科技商务部副总经理曹江鹏结合归谷科技园的实践从精准和满意两个角度进行分享。关于精准,他介绍到,归谷科技园是广州市开发区重点引进的重点在招才引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平台。我们大概目前这个园区是110亩地,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其实归谷科技园还真的跟美国硅谷的科技创新生态这个基因是息息相关的。首先归谷科技园,我们拥有归谷科技园总裁范群博士在美国创立的一个超过20年的美国归谷科技协会。这个协会集聚了美国硅谷华裔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学者和创业者。另外我们在2016年在美国硅谷成立了一个叫归谷科技咨询委员会,在这个咨询委员会里面有大批的北美科学家和卖家,其中不乏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院士,还有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管。其次,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在美国硅谷,也就是圣荷西那边,开始运营了一个面积将近2万平方的孵化器,2665孵化器。所以我们说我们有美国硅谷这个基因,也透过我们在美国的这些机构和这些平台,让我们为海归人员的回国创业可以提供一些精准的对接。如生物岛有一个明星企业文远知行无人驾驶,通过我们前期的精准评估,后期的精准服务,文远知行回到国内以后发展非常迅速,2021年已经是广州市十大全球独角兽企业之一。至于满意,我们通过在美国硅谷的这些机构和广州归谷科技园这样的互动,通过离岸孵化器的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海归人才归国创业的满意。我们归谷科技园有很多的资源,特别是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资源,包括政府的资源、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资源以及海量的创业项目,当然还包括了投融资的平台。除此以外,我们通过归谷科技园离岸孵化的工作,实现了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生态的有效链接,让园区的企业或者项目和人才,他们感受到这种“类海外”的创业环境,实现了他们对创业环境的满意。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这样一个科技园区,让海归人才在归谷科技园实现工作上的满意。付西西在圆桌论坛小结中指出,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还有一个痛点,就是如何让从事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机构与国际、国内技术转移转化需求市场做好链接。中以创新发布专注于以色列创新科技、品牌、文化等领域的引进和市场化,致力于为国际创新赋能。其运营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发布为重点,以实现国际创新资源的最大价值为目标,目前正在参与到国际技术成果离岸转化枢纽建设中,汇聚全球优质科研成果、科技企业及创新创业创投资源,携手全球海外人才,我们可以以论坛、会展等方式,盘活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成果转化市场,成为集“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创新项目加速孵化、国际合作平台服务促进”为一体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服务链上的重要一环。期待参与到论坛提出的国际创新联合体建设中去,与创交会一起,立足湾区、协同港澳、走向世界。以政策吸引人才,用服务留住人才海归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精准式全链条铺开在百年变革和世纪疫情的双重叠加之下,其实也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到祖国的怀抱想来创业,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群体,如何做好服务?在圆桌论坛第三场以“海归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为主题对话上,广东省侨界海归协会黄诗琳执行会长开场便热情洋溢地介绍协会的功能与服务。广东省侨界海归协会是全国首家省级的海归组织,由广东省委统战部和广东省侨联主管,成立于2015年,为海归人才、海归科技、海归项目回国全链条服务平台。海归不仅仅是指留学生,我们最新定义是海外归来的人叫海归,包括我们侨界的人士,含港澳台同胞、境外人士,也含留学生,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目前我们主要着力于推动全省的侨界海归组织成立、打造海归创新创业基地,成立海内外专家委员会,还搭建九大管家服务,针对人才、针对项目提供精准的、全链条的精准服务,如“人管家”“留管家”“知管家”“财管家”“金管家”等。黄埔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贾漫蓉则立足基地建设,提到服务模式分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其中对内有三点,第一是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形成的是这种三级的管理体系,能够让服务更加系统化,让事有人管,让人有地方可以去投靠;第二是提供政策支撑,我们现在出台了“人才十条”的2.0版本,港澳青创十条、国际人才自由港的十条等等;第三就是搭建1+3+N的合作网络,我们要把合作的空间和合作的伙伴、高企、科研院所也能够做一些有效的融合。对外就两点:第一个就是辐射站点,第二个就是“类海外”人才发展的环境。除此以外,就是“对内+对外”相结合的模式。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陈愿表示,在离岸基地建设中提到建立一个柔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实际上就是“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不求我所在,但求我所为”。科技人才关键要有项目。南沙区科技人才服务方面,区内有相当多的一些优惠政策,可到政府网站和高星林副局长的微信公众号上了解一下。作为一个海归人才回到国内进行创业的时候可能会经历什么样的历程?中以集知(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韩明辉说,不同的海归人士、海外人才,经历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在做海外服务的时候要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了解与沟通。我特别喜欢黄会长刚才所说的,就是要做海外人才的管家,做一个很好的服务对象,这是真正说到心坎里去的。很多人从海外回来不光是需要解决创业的问题,他可能个人发展,可能他的生活都是面临着完全不一样的问题,要针对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对应的方案,然后进行对应的服务。圆桌论坛上,南沙区人才发展局副局长高星林重点围绕南沙区人才引进政策,黄埔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贾漫蓉就黄埔区人才政策情况进行推介。最后还举行了中以创新发布基石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共16个单位和中以农业采摘机器人国际研发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邹湘军等6人获颁“中以创新发布基石合作伙伴”牌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