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一只后背长满嶙峋骨刺的厚甲龙正在低头专心啃食着蕨叶,突然间脚下的大地开始剧烈的摇晃,轰隆的巨响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恐慌的厚甲龙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奔逃。数月之后,遮天蔽日的尘埃遮蔽了阳光,黑暗和寒冷笼罩大地,植物纷纷枯萎。饥肠辘辘的厚甲龙终于支撑不住了,它颓然跪倒在地上,仰头向天空发出了最后一声凄厉的哀嚎。这就是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在6600万年前的某天,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陨石坠落在地球上,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撞击引起的长时间火山爆发将大量灰尘喷射进大气层中,遮蔽了阳光,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对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地影响。一度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长达1亿4千万年之久的恐龙,从此之后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体型小巧、体温恒定的哺乳动物在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后,终于在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成为了世界的霸主。数千万年之后,智慧和文明终于在这个星球上诞生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野兽一度是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但是伴随着对自然科学的不断探索,原始人类掌握了火和简易武器的使用方法,自然环境被加以改造,野兽被抵御在人类的居住地之外,它们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人类物种存续的最大威胁也由外部逐渐转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凶杀、人种对人种之间的种族屠杀、国家对国家的战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征服与奴役同胞的血腥史,但即使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生物链顶端的霸主,外部原因对人类物种存续的威胁仍未完全消失。人类学家胡家奇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类物种存续问题,在他的著作《拯救人类》一书中提出了对人类物种存续尚存的六类外在威胁,分别是进化规律的威胁、地球的威胁、太阳系的威胁、宇宙的威胁、外星人的威胁。这六类外在威胁中又细分出无数细致而具体的情况,其中关于小行星撞击问题,他是如此说道:“一颗足够大的地外天体撞击地球完全可以灭绝人类,因此,要研究人类的整体生存,必须要研究地外天体的撞击问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小行星撞击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2021年底播出的讽刺电影《不要抬头》讲述的就是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之际,地球上的美国政府一开始忽略威胁,后因小行星含有珍贵金属而放弃改变其轨迹的计划,企图使用核弹打碎小行星以开采,失败后引来人类末日。该片意在讽刺多国政府和媒体等组织就人类物种存续威胁的不作为,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来自小行星威胁的担忧。在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成功进行了人类首次有意识地改变小行星轨迹实验,NASA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联合开展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ART)航天器离地球1140万公里处成功撞击“65803 双生星”的卫星“双卫一”,验证行星防御能力对于保障人类免受小行星撞击风险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认为,用核弹打碎或打偏飞向地球的小行星确实是个可行的方案,且成功率和效率其实都很高,“最后一刻”反应过来都可能来得及,但也有研究强调其不确定性,难以预测碎片飞行轨迹,可能危机人类通讯所需的人造卫星,且有使用核武器本身的风险。地球上多国政府和组织也都在追踪近地天体的轨迹,并进行尽可能远期的途径预测,避免临时发现撞地小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