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此前,国家发改委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充电设施规模达到261.7万台,换电站1298座,服务着近8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意味着,目前是260万充电桩服务800万新能源车,随着新能源车从800万到2000万,预计到“十四五”末(2025年),充电桩规模也将实现翻番增长。不过,除了数量的增长,充电桩建设还要解决质量的问题。只有解决社区建桩难、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充电体验差等诸多问题,才能真正构建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解决社区安桩难题私桩安装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无私家车位”和“社区物业不允许”。充电场地保障、充电安全隐患、后期管护费用分摊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安装的痛点。针对这种情况,政策层面已经出台具体措施。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完善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并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曾表示,现阶段解决居民的小区充电问题,主要有四种办法。一是统建统管,开发商建设新小区时就要做好规划统一建设管理;二是私桩共享;三是小区内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四是建设储充一体站或储充一体桩。目前,已有车企开始尝试与房地产商合作,让私人充电桩更便捷地进入小区。从长远来看,解决“私桩安装难”还需要各方的智慧,有赖政府职能部门、物业公司、电力部门、车企等各方齐抓共管,打好“组合拳”。完善高速公路、乡镇充电网络去年十一期间,高速公路充电难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也显示,高速充电难问题再一次引发假期消费者的“吐槽”。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1年9月,高速公路充电桩保有量为10836个。而同期,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22.3万台。高速公路充电桩仅占全国充电桩总数的0.5%左右。作为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的必要补能场景,高速公路充电桩的占比明显偏低。除高速公路外,乡镇充电网络也亟待完善。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等行动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保有量增加,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数据显示,广东、上海等排名前十地区的公共充电桩规模占比超过70%。在补能设施较为薄弱的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车主充电问题屡见不鲜。提升高速公路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乡镇充电网络布局刻不容缓。据中国充电联盟联合快电发布的《2021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的数据显示,19.9%的用户具有跨城充电行为,跨城用户平均跨城3个,最多跨城18个。因此,需进一步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城乡等区域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充电网络覆盖范围,满足电动汽车用户远距离行驶需求,进而提升公共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充电桩互联互通、运营质量提高要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就必须要消除现有充电桩市场的痛点。当前,充电桩行业面临诸多痛点,从需求侧看,不少车主仍抱怨找桩难、充电时间过长、注册不同App手续繁琐等。对于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运营车辆司机,在充电的40分钟里,司机的休息、餐饮以及车辆整备等需求都亟待被满足。从供给侧看,充电运营商普遍面临充电桩利用率低、盈利难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第三方充换电服务商将起到积极作用。首先,第三方充换电服务商可以做到不同品牌运营商的互联互通,让用户避免下载多个App的麻烦。比如,第三方充换电服务商快电,就连接了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千余家品牌运营商,以数字化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充电网络,车主无需再下载多个App,省去了下载、注册的麻烦。其次,第三方充换电服务商会帮助运营商做场站管理和服务升级。快电可为运营商提供流量、运营、运维等一系列支持,帮助场站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快电还可为合作充电场站增加餐饮、休憩、按摩、购物、洗车等服务,提升车主充电体验的同时,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为场站创造更多盈利空间,进而缩短运营商投资回报周期。第三方充换电服务商对于用户充电体验提升、充电桩行业资源优化匹配、运营商运营质量提升将发挥积极作用,是“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